中医针灸康养实训室建设方案

一、建设背景

当前,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,民众对中医特色康养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,中医针灸作为传统康养手段,在疾病预防、康复调理等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,行业对具备扎实实操能力的针灸康养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。

但在中医针灸专业教学实践中,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资源不足、实训场景与临床实际脱节、学生实操训练机会有限等问题,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岗位要求,无法充分满足行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。在此背景下,建设专业化、标准化的中医针灸康养实训室,成为弥补实践教学短板、培养实用型针灸康养人才、推动中医针灸康养产业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。

  • 建设目标

打造符合中医针灸教学规范的实训环境,能够支撑针灸学、针灸治疗学、中医康养技术等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需求,为学生提供稳定、专业的实操训练平台,夯实人才培养的硬件基础。

通过系统化、场景化的实训教学,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针灸核心技能,包括穴位精准定位、规范针刺手法、常用针灸设备操作等,确保学生具备独立开展基础针灸康养服务的能力,提升岗位适配度。

搭建产教融合协作平台,加强与医疗机构、康养机构的深度合作,推动针灸康养技术的教学与行业应用衔接,同时为行业提供技术培训服务,促进中医针灸康养技术的推广与普及。

三、建设内容

(一)场地规划

实训室将根据功能需求进行科学分区,确保实训流程有序、高效开展,主要划分为三个核心区域:

  1. 实操训练区:作为实训室的核心区域,将设置标准实训工位,配备开展针灸实操所需的基础设备,满足学生分组进行针刺、艾灸等实操训练的需求,同时注重环境的规范性与安全性,保障实训过程顺利进行。

2.设备展示区:集中陈列各类针灸教学及治疗设备,配套设备说明标识,清晰标注设备的工作原理、操作流程及适用场景,方便学生直观了解设备性能,掌握规范操作方法,熟悉临床常用设备的应用。

3.虚拟仿真区:引入针灸虚拟仿真教学系统,通过虚拟技术模拟不同体质、不同病症患者的针灸治疗场景,帮助学生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积累复杂病例处理经验,提升应对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,降低实操风险。

(二)设备配置

  1. 基础教学设备:配备满足学生基础技能训练需求的设备,包括针灸练习工具、人体经络穴位模型等,帮助学生夯实穴位定位、针刺手法等基础技能,确保基础训练的全面性与充分性。

2.专业治疗设备:采购临床常用的针灸治疗设备,如电针治疗仪、艾灸仪、理疗灯等,覆盖常见针灸康养项目的实训需求,让学生在实训中熟悉临床实际应用的设备操作,提升实践能力。

3.虚拟仿真设备:搭建针灸虚拟仿真教学系统,包含虚拟人体模型、操作反馈模块等功能,支持学生模拟针刺深度、角度调整等操作,通过虚拟训练精准掌握操作技巧,为临床实操打下基础。

4.辅助设备:配置多媒体教学系统,用于实训过程中的理论讲解、实操示范;同时配备急救相关设备与物资,建立完善的实训安全保障机制,应对实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,确保实训安全。

(三)教学体系搭建

  1. 课程融合:依据中医针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,制定实训室专属教学大纲,将实训内容与理论课程紧密衔接,设置针对性的实训模块,涵盖穴位定位、针刺手法、常见病针灸治疗等核心内容,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深度融合,避免 “学用脱节”。

2.师资组建:组建专业实训教学团队,团队成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教学经验,同时聘请医疗机构的针灸科专家担任校外指导教师,将临床一线的实践经验与技术标准融入教学,确保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同步,提升教学的专业性与实用性。

3.考核管理:建立科学的实训考核体系,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,过程考核重点关注学生实操的规范性与学习态度,期末考核则通过实操操作与理论测试结合,全面评估学生对针灸技能的掌握情况,保障实训教学质量。

 

电话

133-7789-0865
135-2215-7748

邮箱

3135380456@qq.com

TOP